第一卷 莫回头 第四章 卫鞅到来-《天道酬秦》
第(3/3)页
“秦国经年积弱,虽民风尚武,但陋习旧制以深入人心,变法之出用严吏酷刑,正是对症下药之举,然用军功换取耕田与旧制何异?此举纵然会提高军人奋勇杀敌之心,凝聚国力,但战能久乎?秦国一旦统一天下,没有战事,那些新贵族与当下的旧贵族又有何区别?”
秦川的声音传入卫鞅的耳中简直是震耳发聩,此时他心中也是幡然醒悟,自己犯了一个错误,一个致命的错误,那就是战争是不会一直进行下去的,总有一天会没有战争,随后脸色变得有些严肃。
“我也曾问那位白衣老人应当如何?那位老人摇摇头,只是告诉学生,秦国的变法不可只为一世变法,应该为万世太平而变。”秦川的话稚嫩但是却包含一丝丝的郑重。
“先生,何以教我?”卫鞅此时正襟危坐,一脸正色的对着秦川虚心求教。
“咳咳,先生,不是我教你,是那位白衣老人。”秦川一脸的无奈。但是看到卫鞅郑重的神色,于是对着卫鞅一字一句的说道:“那位老人说,变法兹事体大,需要仔细斟酌,但是对于眼前的变法,老人却说让先生多看看大禹治水的典故。”
“大禹治水,大禹治水。”卫鞅不断低声说道,眼神却越发的明亮。
大禹治水是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,而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通河道,将天下化为九州,引洪水进入大海。
祸水东引,分而治之。卫鞅猛然站起,躬身就要对着秦川行礼。
“先生不可,学生可当不起如此大礼。”看到卫鞅的动作,秦川赶紧的跑到一边。
但是卫鞅还是躬身行了一礼,这才对秦川说道:“告诉那位白衣老人,他的三个要求我允了。就是不知道那三个要求是什么?不知是否告知秦川公子。”
“先生,请原谅学生失礼,其实学生做了三个梦,而非两个。”秦川不好意思的说道。
哈哈哈,卫鞅大笑起来。
秦川赶紧从案几上抽出一卷竹卷,恭敬地递给卫鞅。
看到早已准备好的竹简,卫鞅心道一声果然,也不拆穿,便展开竹简。
竹简上的内容很简单,只有简单的三条。二百金,一块地,收秦川为学生。
看完竹简上的内容,卫鞅皱眉头,前两条还好说,但是第三条,涉及到国君的公子,以及学派的传承,他不敢随意答应,还得询问国君的意见。思索片刻,心中便有了定计。
“前两条我可以现在就答应你,至于第三条,需要国君的允许。”卫鞅脸色也恢复了正常。
秦川躬身感谢。不久之后,在秦川的恭送下,卫鞅大步朝着府外走了出去。临走告知秦川,两百金几日之间就能送来。
看到卫鞅策马离开,秦川松了口气,浑身的精神仿佛都被抽空了一样,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。
今天说的话是秦川早就准备好的,就是吃不准卫鞅是否会来,否则还需要麻烦车英帮忙。至于为何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引起卫鞅的注意,原因在于卫鞅已经是秦国的大良造,掌管秦国的军政大权,自己以后干点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
卫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意志非常坚定的人,寻常人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改变他心中对于变法的认知,甚至还会引来他的斥责。
而秦川则不同,首先他仅仅是一个五岁的孩童,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,而对于做梦梦到的说法,秦川自然之道卫鞅根本不会相信,自然就能想到有高人指点秦川,这些话其实是高人借秦川的口转述给自己。
而且卫鞅的师傅是一个世外高人,因此对于这个虚构出来的高人,卫鞅是不会有丝毫的怀疑的。而最后的那三个要求则是真正打消卫鞅疑虑的最后一道保险。
前两个条件证明站在秦川背后的是一个有需求的人,这让卫鞅更加不会怀疑到秦川头上,而最后一条让卫鞅做老师,其实是秦川灵机一闪加上去的,因为只要顶着卫鞅学生的名头,以后做一些事情会更加的方便一些。但是让秦川没有想到的是,正是这无心的一条,便卫鞅下定了收秦川做弟子的决心。
第(3/3)页